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这里写文章的前言:
代码的安全感会在vibecoding的时候显得格外的重要,不听的听到同行在抱怨,Claude code或者cursor毁掉了他的代码。Git 乍一看可能很复杂,但说实话,它是你作为开发者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。它决定了你能否自信地编码,而不是心怀恐惧地编码。其实不管是vibe markting也好,还是vibe coding也好,都是需要做好版本管理的~
📝 什么是GIT?
观点1
引用的话语
📝 操作流程和技巧
1)准备工作
需要准备的工作
GitHub账号
GitHub desktop
VSCode/cursor(GUI显示)


快捷键汇总
- 按 Ctrl+Shift+P(或 Mac 上的 Cmd+Shift+P)打开命令面板
- 输入“Git:Clone”并选择它
名词解释
一些专有名词的简单解释
- 仓库(Repository):项目文件夹 +
.git
历史数据库。 - 本地仓库:在你电脑里(含工作区、暂存区、
.git
)。 - 远程仓库:在 GitHub 等云端(通常名为
origin
)。
- 工作区(Working Directory):你真正编辑文件的地方。
- 暂存区(Staging/Index):下一次提交会包含的改动清单。
- 提交(Commit):一次原子“保存点”,记录内容与信息(作者、时间、说明)。在本地产生快照
- 推送(Push):把本地分支的提交上传到远程(本地 → GitHub)。
- 拉取(Pull):把远程更新带回本地(等于
fetch
+merge
/rebase
)。
- 克隆(Clone):第一次把远程仓库复制到本地。
- 分支(Branch):并行开发的“时间线”,
HEAD
指向你当前所在的提交/分支。
- Pull Request(PR):发生在 GitHub 上的「合并请求/代码评审流程」,不等同于
git pull
。
- 返回以前的版本(Checkout): 如果您想返回到以前的版本,请右键单击并选择“Checkout”

2) 一图在脑(四区流转)
- 编辑文件(工作区)
- 选择改动 →
git add
(进入暂存区)
- 生成保存点 →
git commit -m "说明"
(进本地仓库)
- 对外发布 →
git push
(上送到 GitHub 远程)
- 同步他人更新 →
git pull
(=fetch
+merge
/rebase
)
- 首次落地 →
git clone
(从 GitHub 到本地)
3) 常用命令速查(按动作)
- 查看状态/差异:
git status
、git diff
- 选中改动:
git add <file>
/git add -A
- 生成提交:
git commit -m "feat: ..."
- 连接远程:
git remote add origin <url>
、git remote -v
- 推送:
git push -u origin <branch>
- 拉取:
git pull
(或git fetch
+git merge
/git rebase
)
- 分支:
git switch -c <branch>
、git switch <branch>
、git branch -d <branch>
- 首次落地:
git clone <url>
4) 小而美的协作策略
- 小步提交:一次提交只做一件事,写清楚信息(
feat/fix/docs/refactor/chore
)。
- 分支驱动:
main
/develop
+feature/*
,功能完毕发 PR。
- 先拉再推:每天开工先
git pull
,减少冲突;推送前再拉一次。
- 保持干净树:合并首选 PR(保留记录),或本地 rebase 保持线性历史。
📝 新手实操
1.回到过去(正确的理解commit,其实就是个快照的功能,在本地记录,并不上传)
还记得一开始的vibecoding的灾难吗?有了 Git,这不再是问题。你可以回溯到任何之前的提交,并将项目恢复到原来的状态。
在 VSCode 中:
- 转到 Git 面板
- 点击底部的“时间线”
- 您将看到所有提交的列表
- 单击任意提交即可查看当时的项目情况
- 如果您想返回到以前的版本,请右键单击并选择“Checkout”

checkout的三重状态1.
2.
3.
checkout main
checkout origin/main
checkout (Detached)
1. checkout main
- 目标:切换到本地的
main
分支
- 特点:
- 切换到本地仓库中的
main
分支 - 如果本地没有
main
分支,Git会自动创建一个追踪远程origin/main
的本地分支 - 处于正常的分支状态,可以正常提交
- HEAD指向本地
main
分支引用
2. checkout origin/main
- 目标:切换到远程分支
origin/main
- 特点:
- 直接切换到远程分支的提交
- 会进入detached HEAD状态(分离头指针状态)
- HEAD直接指向提交的SHA值,而不是分支引用
- 适合用来查看远程分支的历史状态,但不适合开发
3. checkout (Detached)
- 状态描述:这不是一个命令,而是当前所处的状态
- 特点:
- HEAD不指向任何分支,而是直接指向某个具体的提交
- 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进入:

总结:第一种是正常的分支切换,第二种会进入分离状态,第三种描述的是分离头指针的状态。Retry,所以我们一般使用第一种就好~
2.解读分支树

主要分支
- 蓝色圆点 (
main
):主分支,当前所在分支
- 紫色圆点 (
origin/main
):远程主分支的本地追踪
- 黄色圆点(new branch ):其他分支
区分这四个层级,即可掌握git的核心
图形符号含义
- 圆点 (●):代表一个提交
- 连接线:显示提交之间的父子关系
- 分叉:显示分支的创建
- 汇聚:显示分支的合并
- 颜色区分: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标识
3.合并其他分支,实现多分支并存,然后合并


新建了合并测试的分支之后,在本地层的修改保存,都会以新的分支存在
在GitHub操作新的合并,

需要解决冲突

- 编辑冲突内容
- 删除冲突标记(
<<<<<<<
,=======
,>>>>>>>
) - 保留你想要的代码内容
- 或者合并两个版本的内容
- 标记为已解决并提交
- 点击 "Mark as resolved"
- 点击 "Commit merge" 完成合并

修改后


📝 注意事项和扩展
升级:下一步是什么复制链接
一旦您熟悉了基本的 Git 工作流程,就可以使用一些高级功能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:
安全实验的分支复制链接
分支可让您为项目创建一个“平行宇宙”,在不影响主代码的情况下进行实验。想尝试完全不同的设计?创建一个分支,尽情发挥,如果不行,只需切换回主分支即可。
与他人合作复制链接
Git 在与他人协作时非常出色。你们可以共同处理同一个项目,合并彼此的更改,并在编辑代码的相同部分时解决冲突。
为开源做出贡献复制链接
一旦你理解了 Git,你就可以向开源项目做出贡献。这意味着帮助改进数百万人使用的软件,这在简历上看起来会很棒。
学习更多 Git 概念复制链接
Git 的功能远不止我们这里介绍的这些。诸如合并、变基和高级分支策略等概念可以让你效率飞速提升。但首先,请先掌握基础知识!
快速参考卡复制链接
这是基本 Git 工作流程的备忘单:
基本工作流程复制链接
- 更改
您的文件
- 阶段变更
(单击 VSCode 中的 +)
- 传达
好消息
- 推送/同步
到 GitHub
VSCode Git 按钮复制链接
- 侧边栏中的 Git 图标:
显示已更改的文件数量
- + 按钮:
暂存文件以供提交
- 勾选:
提交阶段性变更
- 同步更改:
将提交推送到 GitHub
- 时间轴:
查看您的提交历史记录
GitHub 桌面操作复制链接
- 更改选项卡:
查看您修改过的文件
- 历史记录选项卡:
浏览您的提交历史记录
- 同步:
将更改推送到 GitHub 或从 GitHub 拉取
- 撤消:
恢复上次提交
良好的提交信息复制链接
- “将联系表单添加到主页”
- “修复移动设备上的导航菜单”
- “更新配色方案以匹配品牌”
- “移除损坏的图片轮播”
何时提交复制链接
- 完成一项功能后
- 在尝试冒险之前
- 每次编码会话结束时
- 当你有工作代码时
最后的想法复制链接
Git 乍一看可能很复杂,但说实话,它是你作为开发者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。它决定了你能否自信地编码,而不是心怀恐惧地编码。
从简单开始:修改、提交,然后推送到 GitHub。一旦这成为肌肉记忆,其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
记住:我们的目标不是立即理解 Git 的所有功能。我们的目标是永远不再丢失正在运行的代码。Git 让你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、尝试,并让 AI 提出改进建议,同时你还可以随时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。
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你现在学到了这一点。相信我。
有关Notion安装或者使用上的问题,欢迎您在底部评论区留言,一起交流~
- Author:Luolink
- URL:https://luolink.com/article/git-for-vibecoding
- Copyright: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,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, adopt BY-NC-SA agreement.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!